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?
什麼是好、什麼是壞?
什麼是光明、什麼是黑暗?
什麼是天使、而什麼 又是魔鬼?
丹布朗的這本小說原著,跟他的《達文西密碼》一樣,
充滿虛虛實實的故事脈絡,所以比起單純的推理小說,更引人入勝。
身為學者、堅信科學,但卻被拉進複雜的宗教事件的男主角,
跟著古詩及犯人留下的線索,憑著自己的專業學識,一步步的從落後,
慢慢追趕上犯案者的腳步,最終總算成功阻擋了一樁設局精密的詭計。
故事之所以吸引人,常常是因為它的「出乎意料」。
看似好人,不一定是好人;看似壞人,也不一定真的壞;你以為他保守的,
其實他可能很開明;你想說他開明的,卻可能是固執到底的死硬派。
而這些所謂的「好、壞、保守、開明」的判斷,又會跟每個人的價值觀有關。
就像在巡者系列裡,日、夜巡者其實各有其立基的立場,彼此矛盾衝突,
卻也彼此有些共通之處,完全是浮動標準,隨著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而轉變。
雖然最簡單的判斷方法,就是「有沒有害到人」。但所謂「進步」卻又常常是
踩在「破壞」的名義之上前進,孰是孰非總很難定論。尤其當你堅持要完全某
件「有益群眾」的事時,不免一定會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。像是拆遷河邊部落
、拆樂生,建立核電廠等等,有人受益,一定有人被害。那麼,這樣到底算不
算是「害到人」了呢?而為了所謂的「大眾福利」,就真的可以這樣的漠視其
他人的聲音嗎?
就像故事中的被提及的光明會(總算又拉回電影主軸),從一開始的要求重視科
學,到後來因為被視為異端,所以被迫害、殲滅,直到被壓榨到成為反抗教廷
的組織,說起來也算是時勢所造之下的受害者,而原先的良好立意也蕩然無存
,甚至被利用成為傷害教廷的工具。
所以,「思考能力」和「多元文化、多元價值」的認同與觀念,正是身為現代
接受大量資訊的人們所亟需的。就因為知道有很多跟自己「不同」的世界存在
,才會更懂得尊重及試著去了解彼此的差異、找出都能接受的平衡點。當然也
才會漸漸避免,因為彼此因不去理解對方想法而造成的誤會。
不過有時候,宗教有其無法更改的偏執性,因此讓人堅信,也可能因此流於某
種無法掙脫的桎梏之中,所以在某些點上,宗教能退讓的地方,可能就會變得
很少吧!(雖然現代的宗教,為了迎合群眾,其實也調整很多了)
嗯~雖然跟原著在細節上有不小落差,但基本故事重心沒有更改太大,而且劇
情的剪輯和速度都算流暢,對我來說,是一部值得去戲院觀賞的片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