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因為在寫SILK時 寫到了「雙瞳」
所以就把以前上「多元文化與社會衝擊」時
寫的有關「
從電影『雙瞳』看異文化傳播產生的誤差」拿出來獻醜啦!請看~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前言:

   翻閱各期電影票房紀錄,高居票房榜首的幾乎都是好萊塢所產製的電影。好萊塢,港譯荷里活,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,是洛杉磯的一個區,世界聞名的電影城。這個區的總居民數大約在30萬人。由於它非常著名,經常被與電影工作室和影星聯繫到一起,好萊塢這個詞往往直接被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[1]

   對於已拍電影多年的好萊塢電影工業而言,當國內的題材不足時,往往會選擇向外取材。如「古墓奇兵」、「安娜與國王」,及在台灣拍攝的「雙瞳」等。

這些非美國文化為主題的電影,卻常在美國資金的支持下拍攝。好萊塢製片中心雖可能就地尋找工作人員,但題材與劇情等,卻仍多由好萊塢統籌規劃,以下就以「雙瞳」一片為例,分析好萊塢如何藉此片描述他們眼中的台灣。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雙瞳」電影內容簡介:

   台北,熱鬧繁華的都會大城,現代高科技生活與華人幾千年的傳統信念並存。在這個冷漠異境的城市裡,人們相信鬼魂就像是高樓大廈般真實可及。城市車水馬龍、人群往來穿梭,一個身心受創的警官正和不知名的神秘惡魔搏鬥,受威脅的不只是他的性命,還包括他的靈魂。

警官黃火土(梁家輝飾)的世界正逐漸四分五裂。兩年前由於揭發同僚貪污,黃火土被打入冷宮,被安排在冷門的外事組工作,他的同事對他怒言相向,他的妻子清芳( 劉若英 飾)受不了他長期不回家而要求離婚。

就在此刻,三宗離奇的命案卻使整個警局 天搖地動 。三名受害者的身分彼此沒有關聯,但是前來驗屍的法醫(楊貴媚飾)卻在三名死者腦部共同發現一種神秘的黑黴菌,而且三人都是在歷經幻覺的狀態下死亡。

顯然這是連續殺人犯所為,且為台灣歷史上的頭一遭。負責偵辦的警局又缺乏這方面的專才,在社會人心惶惶的氛圍下,高層只好求助於台灣最好的盟友—美國。美國聯邦調查局派了一名專門偵辦此種案例的專家凱文萊特(大衛摩斯)前來協助。

既然有外國人的參與,黃火土現在就有事做了,雖然他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極不討好的位置。他以前的辦案夥伴李豐博(戴立忍飾)警告他如果他幫那美國人破案的話,會使得整個警局再度蒙羞,後果會如何恐怕就不只是打入冷宮而已。

但是黃火土身為一名警探的直覺卻強過於他的政治判斷,他和萊特很快上手此案,也因此使得案情大有進展。

然後令人震驚的發現產生了。他們發現兇手是按照一種古老罕見的道教圖示來殺人,藉由將作惡的人送入五種殘忍恐怖的地獄受刑,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,這同時也預示了將會有更多的受害者出現。對黃火土而言,這似乎暗示著冥冥之中有股超自然的力量在操控一切,但是對於重視實用科學的萊特來說則無法茍同。

到底他們尋找的是個邪惡的連續殺人犯還是一個索命的鬼魂?當另一個血腥證據又出現時,他們似乎不得不同時接受兩種假設的可能性[2]
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雙瞳」拍攝背景:

  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放眼於華人市場廣大,於亞洲設立「亞洲哥倫比亞電影」,並於2000年交付給二岸三地各一部片的份量,由陳國富監製。香港的「天外金球」科幻冒險片、台灣的「雙瞳」是奇幻驚悚片,大陸的「天地英雄」則是以唐朝為背景的古裝片[3]。其中,「雙瞳」製作成本超過3000萬,相較於其他國片已是高價[4]

「雙瞳」於2001年時正式開拍,十足的是多國籍的「混血」班底:「雙瞳」的監製、導演與製片是台灣的陳國富與黃志明,演員則包括香港的梁家輝、台灣的劉若英、美國的大衛摩斯,美術葉錦添來自香港,電影特效工作人員則全部來自澳洲,讓「雙瞳」光在前置作業的溝通就花去不少時間[5],而拍攝完畢的後置則在澳洲進行[6]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雙瞳」票房及影評回應:

n          首週票房近二千萬[7],後來更賣到八千萬元為當年度最賣座國片[8],並加場放映「限制級版」[9]

n          後段信徒出現後,劇情開始混亂,而雙瞳女出現,力道薄弱。最後剖白,引人發噱[10]

n          由於多國籍工作人員合作,拍攝過程中爭議不斷,由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全程拍攝,製成紀錄片「過境」[11],記錄拍片困難及限制,及台灣政府並不協助拍攝的態度,並牽扯到意識及角度的問題[12]

n          出版「雙瞳」研究讀本[13]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分析「雙瞳」:

在全球化的思維中,跨國合資、合作產製文化商品,是極為平常的事情。但在文化的差異性上,往往會導致所描述出來的電影場景,並不如當地人所體察到的。而跨國合資可能製造的各種問題,也都是需要克服的。

就「雙瞳」一片而言,首先是演員的選角,身為男主角的梁家輝雖然演技獲得影展肯定,但其為香港人的形象已深殖人心,讓人不易認同他在戲中台灣警察的身分。或許由於導演、製片皆來自香港,故在運鏡及劇情鋪陳上都較似港劇,聯帶的使場景也充滿了港味。若不是後來看到警車及警察的裝扮(雖然仍是因拍戲而自行組合而成的),實在很難察覺這個故事安排發生地是台灣。

其次,「雙瞳」的故事劇情是跟著「道教」這條主線,但這裡的道教卻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有極大的不同。如「殺人成仙」的觀念,「隱居地底不見天日」等,與其說是道教,不如說是由編劇另創的不知名邪教。道教仍屬導人向善的正派宗教,其中或有較為迷信的部份,但尚不至於教導教徒有此作為。這或許是編劇考慮到對於中國思想及文化並不熟悉的外國觀眾,刻意簡化和誇張化的經營。雖然可說是特殊劇情,並不需刻意回推到現實生活,但有關於「宗教迷信」、「邪教殺人」等形象,必仍讓外國觀眾印象深刻。

除了一連串錯置的生活環境外,「雙瞳」涉及神秘迷信、邪教陰謀、連環凶殺、警方偵查的推理奇案片。這類噱頭模式其實在西片、日本片,甚至港片都屢見不鮮,之所以引人注目,則是因為這是難得的「國片形式」。但在網上搜尋相關文章時,會發現看過這部片的網友,多對其「合資」而有充分的資金運用、特效設計、場景、攝影、音效方面等有讚賞,甚至認為達到國際級的水平,但亦有一些評論者察覺到故事的「不完整性」。

劇中部份鏡頭未敘述其意涵(如雙瞳女與嬰屍對望),角色交代也有缺失(如國外來的專家卻未對此案提出見解等)。到了影片結尾時,觀眾一直期待著導演最後會怎樣將這樣的一個故事交待,結局會是怎樣。但失望的是,導演沒有明確的交待,只遺留下一大堆疑問給觀眾,也令觀眾覺得原來一切都是這樣的神化,失去了片中原先打算呈現「迷信」與「科學」之間的相互關係。

除了可以看見的差異外,「雙瞳」更值得探討的,應該是其多國合作的特性及衝突等。如紀錄片拍攝者與澳洲工作人員的衝突、美國好萊塢思維的套用等。有趣的是,當時如「英雄」、「雙瞳」等片都創下票房佳績,但不少觀眾其實是用著看「好萊塢電影」的心態前去參觀的,這也呈現了目前觀眾已經太習於好萊塢的那套宣傳模式了。

六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結論:

   其實,東方素材時常都是好萊塢的靈感來源。如早期「蘇絲黃的世界」等,就是把場景設定在中國,以西洋的想法編湊東方的世界,再將這些看似具有異文化性質的場景呈現在大銀幕前,形成一個「東方」的假象,西方的思維,吸引對東方好奇卻又不甚了解的普羅大眾。

劇中人的行為、作風或是故事發展的方式,時常是複製好萊塢的模式的。純粹以商業邏輯出發點,落入以大卡司、大製作與形式為主的電影,忽略了電影的創作才是核心價值。當東方電影變得好萊塢般的形式化之後,只會賣弄東方美學與特效文化,反倒忽略文化的符號價值。

   「跨國合資」,帶來的到底是益還是弊?就資金的投入來說,是好的。因為一部「雙瞳」的宣傳經費,可能就抵得上二部國片的製作經費(相差如此懸殊,難怪國片老是被好萊塢打得死死的)。但在電影工作的長期發展下則不很適合,因為屬於「文化」的電影產製,卻有極大部份的環節操控在外國人士的手中。自然,如果這些外國人士是能夠接受由該工作團隊自行規劃內容、並尊重文化差異上的問題,不擅自以異文化的思維或商業邏輯要求修改,則合資對各國本地電影的發展是有利的。

   但問題就出在國外投資(通常是好萊塢)已經習慣於自己的一套運作模式,電影裡有些必備的元素、宣傳的手法、欲傳達的意念等,而這些想法就直接被套用在本地電影中,顯得格格不入而且怪異。但是與這方面相關的討論文章並不多,不少人或許注意到「國外資金對國片發展的影響」,卻極少注意到「對文化的衝擊」,更重要的是替台灣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?

   這樣的概念可以回推到好萊塢所拍的各部「非美國片」。以前尚未看過「雙瞳」前,不容易發現好萊塢的思維和風格,是怎麼在各部看似異國片的電影裡流竄。但在看了「雙瞳」以後,就可以分辨出裡面含有哪些好萊塢元素,也更可以用較為客觀、全面的態度,重新審視其他的異國片,也才知道在這些異國片中,很可能也有跟「雙瞳」一樣,以東方外表包裝的西方片。

   或許對這類非完全寫實類的電影,不應太過苛責其失去本地味,因為他們畢竟只是利用東方場景和演員,繼續上演西方故事而已。但如果是為了在不同場景上演同樣故事,那又何必尋求跨國合作,以期激發不一樣的新思維呢?好萊塢電影吊詭的地方就在這裡,不論怎麼合作,骨子裡賣的都還是同一套,鮮少有跳出既有框架,重新發展且受到歡迎的。

   這裡或許也跟好萊塢的制式化相關了。不只是好萊塢內部及相關製作人員,被拘限在好萊塢思維裡,連觀賞的民眾都同樣的被養成某種特定的收視習慣:習慣燈光效果、習慣血腥暴力、習慣恐懼…,當一部電影失去這些充滿剌激性的元素後,對於觀眾的吸引力也大為減低。

   所以,「雙瞳」這部片,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連續謀殺案,更讓我們看到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在本地電影中,試圖把東方世界以他們的觀點重新詮釋。這樣的落差在資訊發展的現在,或許已經是個人可以去克服的問題,如利用網路直接到本地網站收集資訊等。但在科技有落差的國家中,這些電影所塑造出來的,就已經是被觀眾所相信的銀幕形象。

   近年來,國片發展已逐漸抬頭,但多是在強力的宣傳攻勢及媒體號召下的產物(如全景工作室所推出的紀錄片「生命」)。若去除這些表面的包裝,單以內容評勝負的話,不少人可能還是會選擇看起來「熱鬧、豐富、卡司強」的好萊塢片。市場已經被好萊塢的電影培養起來了,而國片的市場除了設法瓜分其他的小眾市場外,也要想辦法打破好萊塢的迷思,讓觀眾能從當地人拍的本地片中,認識真正的地區特性,讓異文化的傳播誤差減到最小,才能真正達到「彼此了解」的全球化定義。

七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參考資料

u        報紙

Ø          洪敏祥(2000.06.20)。外資救國片 治標不治本。星報。第15版,流行記事簿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唐在揚(2000.08.11)。雙瞳 殺手連環殺 新片很神秘。聯合晚報。第10版,影視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洪敏祥、于欣巧、湯志堅(2001.04.08)。台製 多國籍大熔爐。星報。第4版,戀戀亞細亞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于欣巧(2001.04.21)。哥倫比亞賣關子 大衛摩斯 雙瞳驚悚。星報。第7版,外星人入境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王雅蘭(2002.10.31)。雙瞳 票房嚇到好萊塢片。民生報。第CS3版,影視大舞台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王惠萍(2003.01.12)。英雄ㄅㄧㄤˋ 雙瞳妙 無間道呱呱叫。民生報。第C2版,影劇最前線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葛大維(2002.11.29)。「雙瞳」限制級版 月6上映。聯合報。第25版,明星發電廠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高天美(2002.11.02)。雙瞳 後段章法大亂。民生報。第CS7版,娛樂Windows

Ø          項貽斐(2002.10.29)。漏網鏡頭 雙瞳幕後困鏡過鏡全紀錄。聯合報。第28版,星聞e把罩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麥若愚(2002.10.29)。雙瞳 漆騙台灣警察局。民生報。第C7版,今日我最in

 

 

 

u        網站資料

Ø          維基百科-好萊塢。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5%BD%E8%90%Ø          開眼電影網-雙瞳。 http://app.atmovies.com.tw/movie/movie.cfm?action=filmdata&film_id=fdtw20284066

Ø          黃婷(2002)。「雙瞳」研究讀本。台北:角川。http://www.walkersnet.com.tw/book/bookdetail.asp?CTID={B-46F5-8194-84437427B389}

Ø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室(2004)。東方好萊塢奇幻旅程。傳學鬥電子報。

    http://twmedia.org/scstw/archives/000750.html

Ø          魏玓(2003)。電影曙光只能驚鴻一瞥?。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。

    http://twmedia.org/mediawatch/archives/000109.html

Ø          鄭立明。全球化浪潮中幾個台灣獨立製片的關鍵詞。中學生網站。   http://shs.tngs.tn.edu.tw/shs_021/shs_021_921220/shs_021_921220_015.asp

Ø          電影雙周刊。產品特寫(雙瞳)。Yahoo雅虎香港電影。

  http://hk.movies.yahoo.com/040219/173/xØ          煮茶論戲。雙瞳。電影與戲劇。

  http://bone.twbbs.org.tw/Movie/1040648516.php

Ø          Wolf。眥目睜眼見雙瞳──然後挑挑眼睫毛。青年創意工坊。http://vm.rdb.nthu.edu.tw/mallok/AvZone/content.asp?post_serial=263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n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