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當社會文化都要求「堅強」的時候,只會造成更大的挫折。

一個人感覺到痛苦的時候,依照被灌輸的錯誤信念,他會認為自己是因為不夠堅強所以才
會陷在痛苦裡面。

『不夠堅強』變成了一種標準,讓人辨識自己為一個「不夠好」的人。

而這樣「自己不夠好」的自覺,會產生一些結果,其中的兩種,其一為:為了不讓自己
『不好』,所以要儘速復原、至少要感覺不到痛苦。(就好像要求自己跌倒的傷要「儘速
復原」一樣不理性,復原的時間本來就有正常的速率)

如果不能好,那要嘛就假裝好、要嘛自己忍一忍痛,用力在傷口上一壓,痛到麻木就感覺
不到痛了。可是相對的,也感覺不到其他好的感受了。(有些人為了感覺不到痛苦,所以
逃避現實,用電動或是不良嗜好麻痺感受。)

其二為自己承認自己就是沒那麼堅強,所以自己爛、自己是廢物、自己很沒有用……。不
斷的自貶及自責,於是沒有信心認為自己會成功、沒有動力能量去做事、沒有勇氣去冒
險,呈現一種「負面情緒自溺」的情緒迴圈。




而這兩種結果可能只產生其中一種,也可能兩種都產生,也有人沒有這兩種結果,所以
要求堅強價值觀的結果在每個人身上不盡相同,但我發現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是:

如果人出現其一或其二的反應時,他有可能情緒冷漠、有可能不敢冒險、有可能做事提
不起勁、有可能自卑、或是他感覺自己沒有價值……。

而一旁的人發現的時候,往往很可能將這些反應視為一種『負面行為』而想糾正。(當旁
人是父母的時候特別容易想要糾正,想『讓他變好』,但所謂的『變好』也只是符合社
會的價值觀)

這些旁人糾正的方式很多時候沒有細想,很直接的要他:「嘿!振作一點」、「打起勁
來」、「堅強一點!」、「不要那麼冷漠好嗎,看看別的人多好、多溫暖」……。

結果我看到的是壓力一直一直加上去,自己感覺到別人看自己也不夠好,所以又採用不
太有幫助的因應思維及模式,很有可能就不斷重複出現那兩種結果……。

那麼這些所謂的糾正,真的有一絲一毫的幫助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nchi 的頭像
    ynchi

    Ingrid的我思我想

    yn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